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依托快速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世致用,人文化成,遵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建设目标,以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文学与影视传播研究所、艺术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为平台,研究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社会、思想、文学、文化、心理和艺术问题,探索学术前沿,践行学科融合,推进智库建设及成果转化,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思想、精神和文化支撑。
研究院位于创新港涵英楼(5号巨构)4层,总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
研究院定位及架构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机构,将聚焦学科建设,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解决社会转型中的关键社会、思想、文化等问题,发挥智库作用,为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政策建议。
研究院负责人信息:
下设四个研究所:
1. 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
在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系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展转型经济中经济与社会关系、社会分层流动、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关系社会学的目标定位为国际前沿学术研究、全国首创、世界一流;转型社会及社会治理诸问题的研究,目标定位是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研究水平、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全国前列。社会心理学目标定位是将社会心理学科建设成为西部最高、国内知名的学科,重点方向为:道德心理学;网络与健康心理学。
研究所位置:
涵英楼4层:5-4089至5-4091、5-4100至5-4104、5-4110至5-4137房间
研究所负责人信息:
2.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研究方向: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拥有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建制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哲学基础理论、信息哲学、身体哲学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研究方向优势。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的目标是第一,积极探索哲学学科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逐步建设与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哲学智库基地;第二,借助创新港的推动作用,依托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平台大力推进哲学学科发展,最终把哲学学科建成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研究所位置:
涵英楼4层:5-4014至5-4023、5-4029至5-4040房间
研究所负责人信息:
3. 文学与影视传播研究所
研究方向:
文学与影视传播研究所是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研究与教学机构。本所力求弘扬交大人文传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学术研究,注重人文学科内部以及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交流,注重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当代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实践,以产业与社会服务为模式,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色,实现“产学研” 联动。
研究所位置:
涵英楼4层:5-4081至5-4086、5-4092至5-4099房间
研究所负责人信息:
4. 艺术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所
研究方向:
以人文学院艺术系为教学科研基础,以联合设计学院为依托,建立以与米兰理工大学的合作关系为主,纳入其他国际知名高校的“一对多”国际合作模式。为教学及科研带来创新。以前沿产业与社会服务为模式,结合专业基础厚、强实践的学科特色,实现“产学研” 联动。
研究所位置:
涵英楼4层:5-4051至5-4059房间
研究所负责人信息:
发展目标
1.短期目标2020年
社会学建成国内一流学科,其他学科拟建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学科。
2.中期目标2025年
哲学建成国内知名学科,其他学科建成具有交大特色的学科。
3.长期目标2035年
社会学建成国际有影响力的学科,哲学建成国内一流学科,其他学科建成国内知名学科。
整合优势,成果丰硕
西安交通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源远流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整合雄厚师资科研力量,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前沿问题展开研究,积极探索人文社会学科发展规律与成果转化机制,注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自2012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783项,科研到款7983万元。其中,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九大专项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6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76项。刊载于CSSCI以上学术期刊的论文1232篇,其中SSCI、SCI、A&HCI和权威期刊793篇,CSSCI期刊论文968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43部。
2012年-2019年国家级科研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负责人 |
年度 |
基于多科学理解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边燕杰 |
2013 |
信息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邬焜 |
2018 |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移民流入的模式与空间特征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梁在 |
2018 |
改革开放40年来大众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研究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
李明德 |
2018 |
中国现代小品散文流变研究及理论与作品文献辑佚整理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裴春芳 |
2019 |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十九大专项项目 |
张顺 |
2018 |
百年中国文学传播史的书写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妥建清 |
2018 |
明代小说与宗教世俗化生态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刘彦彦 |
2017 |
扩大利益交汇点与凝聚社会共识研究——新时期的社会信任构建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赵文龙 |
2014 |
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邬焜 |
2013 |
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问题研究:理论、实践与经验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焦垣生 |
2012 |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市女性职业流动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童梅 |
2019 |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及公平性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钱玉燕 |
2019 |
比较文学视野下李渔作品的英译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魏琛琳 |
2019 |
汉语介词演化模式、动因及其多样化后果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马梅玉 |
2019 |
《周易》之中华文化精髓国际化传播话语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周利明 |
2019 |
北方王门后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钟治国 |
2019 |
企业双层网络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杨张博 |
2019 |
抗逆力视角下西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彭瑾 |
2018 |
基于行动研究的流动儿童社交媒体使用与城市融入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黄蓉 |
2018 |
汉赋纪事文献传播与叙事结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刘祥 |
2018 |
理学视域下的元代《春秋》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刘俊 |
2018 |
关系整全论及其实践探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刘军 |
2018 |
政务新媒体运行绩效的影响机制与改进策略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刘焕 |
2018 |
大数据可视化艺术人才培养 |
国家艺术基金 |
陈积银 |
2018 |
科学知识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白惠仁 |
2017 |
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及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杨琳 |
2017 |
政务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影响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陈强 |
2017 |
社会整合视野下高校学生同伴网络的形成、演化与影响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程诚 |
2017 |
宋代词臣文化与文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许浩然 |
2017 |
当代科幻文学中的人类命运与中国故事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王瑶 |
2017 |
信息时代的现实与虚拟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王伟 |
2017 |
实验诱发的益处发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研究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王瑜萍 |
2017 |
公共空间生产与城市社区公共性建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杨建科 |
2016 |
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及流动意愿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朱晓文 |
2016 |
复杂环境下明清时期砖石结构古建筑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蒋维乐 |
2016 |
网络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自我认同影响的心理与行为模型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倪晓莉 |
2015 |
两戴《礼记》工夫论与教化论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龚建平 |
2015 |
身体哲学视域中的中西体育思想比较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张再林 |
2015 |
手机依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党静萍 |
2015 |
复杂环境下砖石结构古建筑的多层级信息提取、处理若干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蒋维乐 |
2015 |
社会阶层分化与分配公平感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李黎明 |
2014 |
“微时代”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演化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杨江华 |
2014 |
社会化媒体与政治生态协同发展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李明德 |
2014 |
我国民族因素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及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吴锋 |
2014 |
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马文保 |
2014 |
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测算方法研究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卢春天 |
2014 |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悦中山 |
2013 |
中国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比较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卢春天 |
2013 |
儒家经典《春秋左传》的英译及域外左传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罗军凤 |
2012 |
颓废审美风格与晚明中国现代性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妥建清 |
2012 |
媒体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心理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王渭玲 |
2012 |
现代科学革命、信息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邬焜 |
2012 |
产业更新背景下的就业与职业流动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张顺 |
2012 |
博采众长,争创一流。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锐意进取、海纳英才,以领军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骨干科研力量组成人才队伍,重建设、强队伍、补短板,努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助力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与综合性的“双一流”人才培养。
合作方式:
办公电话:+86-029-88968281
e-mail:rwbg@mail.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