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院简介
经济金融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机构,研究院将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解决转型经济环境下“新产业、新金融、新贸易”发展中的关键社会经济问题,为中央、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高端智库服务。
研究院下设金融与财政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组建了一支理论基础厚,学术水平高的研究队伍,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6人,多人在美、日、英、德、澳、加等国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6个。
2019年以来,依托研究院平台,先后与北京大学、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大东国际数据集团、榆林市政府等共建了“西安交通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同花顺金融科技研究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研究院”“西安交大-榆林金融研究院”等多个高端政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基本情况
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位于涵英楼8层,回字形结构,简约风格。
三、入驻学者
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共47教授、56副教授入驻。其中:
四、平台及成果介绍
1.研究院介绍
金融与财政研究所
金融与财政研究所是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所将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密切关注国家金融与财政领域的重大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需求,研究解决转型经济环境下“新金融”发展中的关键社会经济问题,并为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资讯与智库服务。
所长:侯晓辉教授 EMAIL :hxiaoh2008@mail.xjtu.edu.cn
产业经济研究所
产业经济研究所依托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面向陕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我国和区域优化产业布局,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态势、新产业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通过建设陕西省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陕西省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中心三大平台,重点研究以创新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式、培养产业政策评价、产业分析、产业投融资、公司治理等人才,为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库服务、社会服务和人才支持。
所长:杨秀云教授 EMAIL :yangxiuyun@mail.xjtu.edu.cn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紧密结合新贸易理论,研究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区域合作重大现实问题。
所长:王增涛教授 EMAIL:ztwang@163.com
经济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以“繁荣科学研究、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追溯学术前沿,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贫困治理与政策评价、健康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企业组织与投融资等研究领域,为中央、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高端智库服务。
所长:张倩肖教授 EMAIL :zhqxiao@mail.xjtu.edu.cn
省部级基地/智库/中心
2. 基地智库介绍
陕西省经济研究中心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是2004年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第一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育宝教授。中心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学科交叉和研发基础,立足陕西,放眼世界,致力于推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中国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已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陕西省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管、文等学院建立起了合作共建关系。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4人,均具有高级职称,且正高占比60%以上。中心采取开放式运营管理体制,实行主任领导下的项目组长负责制,下设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
中心研究人员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以及其他项目上百项,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成果要报》等采纳,并获得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正职领导等的肯定性批示。
欧亚经济(论坛)与全球发展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自贸研究院服务贸易中心)是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智库索引CTTI 智库成员单位,研究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以及学校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平台为核心,充分整合企业、市场、智库、高校、研究机构优势资源,并联合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家力量,汇聚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委决咨委专家委员、省人才财经委专家委员冯宗宪教授为首席专家,30余名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员、博士等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
研究院聚焦国际贸易、“一带一路”、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现代服务业、自由贸易试验区、会展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重点开展课题研究、调研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规划等工作,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根本遵循开展智库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院着力打造最具价值的实践型智库,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中、省、市、区县、开发区各类研究项目百余项,与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省、市、区县(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机制,实现了“研究高度、落地信度、服务精度”的有机统一。
陕西省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
陕西省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是2017年1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审批成立的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发展致力于服务地区产业升级和提升区域创新力,发展成为地方智库和地方企业发展咨询服务基地,陕西省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智库。中心发展主攻“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态势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打造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变革以转变发展方式”“面向我国和陕西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面向陕西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大研究领域。
中心科研团队以冯根福教授为首席专家,以杨秀云教授、宋林教授、李双燕教授等为主要科研带头人,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载体,拥有30多位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人员,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自中心成立以来,该团队已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30余项横向课题,在CSSCl和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撰写的多份咨询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经济高质量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是由陕西省科技厅于2018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智库,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建设,2020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基地共有教授9人、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博士生13人,成员博士化率100%、国际化率80%,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研究。近年来,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课题近十项、国家级课题30余项、省部级课题百余项,在各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专著30余部,累计到账科研经费上千万元。《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等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先后多次被央视网、中国科学报等全国性权威媒体报道,并得到多名省部级领导正面批示,产生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学术影响。未来,基地将在主任袁晓玲教授带领下,依托陕西省科技厅与西安交通大学,围绕陕西省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打造西安交通大学高端智库品牌,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陕西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基地
陕西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基地(以下称基地)成立于2021年。基地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如何推动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基地立足西部,服务全国,放眼世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并回馈社会的能力,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防范新型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科技下的政策监管,努力打造为在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基地负责人为经济与金融学院徐凤敏教授,基地现有学术骨干3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兼职科研人员有5人,均为教授。基地科研团队中交叉学科人才占比达56%以上。基地成员涉及金融工程、数学、计算机、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海外留学背景比率达80%。团队成员主持的基金项目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传统金融与信息科技相融合的研究特色,基地围绕互联网金融、量化交易、区块链金融、金融建模与优化、金融风险监管等问题开展研究,夯实金融科技理论基础。基地的研究特色在于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所面临的问题,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解决金融问题。
3. 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新结构经济学与智享财经数据科学研究院立足经济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平台、学科优势和创新成果,发挥百智享的财经数据科学成果转化能力、研发资金和财经教育运营推广网络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数据科学与经济金融教学科研的交叉融合,推进“新结构经济学”“新金融”“新产业”智能仿真实验室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立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结构经济学与智享财经数据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颠覆性理论框架和前沿科学技术,正在推进依托海量微观数据描述异质性代理人,自下而上地建立经济学模型,打通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组建的联合研究团队正在研发的“可计算—代理人基经济”实验平台是我国真正意义上首次实现此套平台自主研发,位列国际前列。未来能更好地刻画和模拟传统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变迁,收入不平等经济金融现象。为我国自主研究基于大数据资源开展经济学与数据科学的融合,经济学理论创新和财经政策模拟仿真研究夯实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同花顺金融科技研究院依托经济金融研究院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团队优势,与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研究院内建成了金融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研究院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企业的数据资源和业务场景,开展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赋能金融研究,将面向金融风险防范、区块链金融应用等重大国家需求开展科研攻关,相关研究团队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犯罪治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反洗钱等研究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科技研究院将逐步打造成为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高地”、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新范本”。
西安交通大学大东“一带一路国际产品标准”研究院充分发挥经济金融研究院的支撑作用,立足大东国际在国际标准、各国标准等方面的先发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标准情报对话交流平台为抓手,对策和标准制定为目的,推动和支撑数字经济科技成果和产品推广中的技术壁垒穿透性、共享性、通用性研究。并为数字经济的前沿课题研究依据,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济深度融合并在新兴产业、智能化产品国际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榆林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政府共同发起建立的非独立法人研究机构,于2021年5月挂牌成立。研究院贯彻实施“6352”工程,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引领和科技服务支撑作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研究平台、学科优势和创新成果,围绕区域金融创新,立足榆林市产业特色与优势、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人才集聚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聚集、产学研合作研究、金融专业化人才联合引进使用,致力于构筑金融投资与能源型城市的跨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打造金融创新应用“新范本”。
4. 学术成果简介
研究解决转型经济环境下“新产业、新金融、新贸易”发展中的关键社会经济问题,为中央、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高端智库服务。依托省部级研究基地中心、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积极组织专家力量,充分发挥研究院“智库”作用,先后向党中央、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报送决策建言100余篇,多项决策建言被国家领导人、地方领导、部委厅局、龙头企业等批示或采纳;多名学者参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等咨询和制定工作,积极贡献交大智库力量,广受好评。
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80余项,省部级项目160余项,科研到款年均2000万元以上,在《Review of Financ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260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0余项;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人丛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系列教材多部。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与商学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成为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中国大陆的第四所高校。
近五年获得奖项信息(获奖信息代表)
近五年发表论文情况汇总(发表于最具知名期刊杂志代表)
五、校地合作进展
近年来,学院服务各类地方政府、银行单位等机构的发展,签署超过百万的课题协议十余项。学院秉承“立足学术前沿,服务国计民生”的社会服务理念,着眼社会发展大势、把握学术前沿,以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抓手嵌入式服务政府决策,满足各行业人才需求,为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及高质量发展贡献学科智慧。
六、展望
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未来将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在“新产业、新金融、新贸易”等新兴方向取得研究制高点,提升服务国家及地方的高水平智库服务能力。研究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研究为抓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措施,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科研及育人平台,不断提升经济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力争实现世界一流的学科发展目标。
七、合作方式
联系电话:029-82656851/029-88966906
联系邮箱:luokang@mail.xjtu.edu.cn